地方創生 = 在地方創造生命力
我覺得這就是地方創生的意思,在地方創造生命力。
接著可以拆解更細,地方指的是?我認為指的是「在地」,這其實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範圍,比較算是一種認知上的設定。例如假設說三芝地方,這個地方涵蓋了哪些範圍?包括了哪些人?這取決於主事者參與者的認知。
不過講到在地就可以知道,某種程度上這是跟全球化逆向的一種方向,從在地出發、挖掘在地特色、凝聚在地的力量。
創造生命力指的是?這畢竟是一個商業世界,在商業世界裡頭金流就是力量!金流通常是跟隨著人流而來,所以有些地方創生會從在地觀光開始嘗試,透過觀光帶來人流進而帶進金流。
講更具體一點就是指要創造更多的經濟活動,有經濟活動就會有金流。一個地方中流動的金錢夠多,經濟活動夠多,就可以創造出足夠的就業,有足夠的就業就可以把人留住,人留下了錢也會留下,地方性的有點封閉性的經濟循環才會產生,這樣才有辦法形成所謂的在地經濟圈。
所以若只是帶來人流而沒有金流
就不太能說是一個成功的地方創生
那為什麼要推動地方創生這件事?推動地方性的經濟圈有什麼好處?
地方創生為了什麼?為了地方經濟!
當地方上有自己運作良好的經濟圈,就比較不會受到外界大環境的衝擊,美股一周鎔斷三次可能也比較不會影響到你。同樣的資金也比較能留在當地,不會源源不絕地被都市吸走。當人和錢都往都市流動,地方最終只會剩下一攤死水,然後就造成嚴重的發展不均和資源分配不均。
要在一攤死水裡頭,率先建立起灘頭堡,有一批人和一筆錢進去開始試圖帶動更多的經濟活動,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經濟圈。這有多難?有夠難!所以常常地方創生的前期需要靠政府補助去推動,就像要發動一台沒電的汽車一樣,必須先透過外力充電到一定程度,才有可能讓它重新恢復自己運轉。
總之地方創生的重點就是兩個:
● 從在地出發
● 創造出足夠的經濟活動
舉個例子:
某財團直接到某個地方砸下幾千萬設廠,新增幾百幾千個工廠工作機會,於是對應的各種經濟活動會出現,例如銀行、理髮廳、午餐便當、洗衣、交通、住宿 …
那這樣算是地方創生嗎?也很難直接說是或不是,要看這個工廠是不是符合要素一:從在地出發。
那是不是由在地出發由誰說了算?
我認為是由地方說了算,可是地方不是一個人,是一群人,有各式各樣不同意見想法吵吵鬧鬧的一群人,要怎麼產生共識?
這邊就是回答標題中的第二個問題的時候了:「社區營造」。
社區營造:地方上的各種聲音溝通的過程
在我的認知中,社區營造就是在做這件事:產生地方的共識,甚至沒有共識也可以是一種共識,但總之讓議題開始在地方可以被討論、交流、激盪衝撞,就是社區營造的重點任務,在這個過程中發生溝通、以及也許進而做到社區培力,培養出地方性的自己的力量。
透過社區營造我們可以做到第一個要素:從在地出發。
可以回答第一個問題:這個地方誰說了算?
然後透過各種也許創業、商業模式的引進、外部資源的引入等等可以做到第二個要素:創造出足夠的經濟活動,這樣我認為就可以叫做地方創生。
所以地方創生一定要先有社區營造嗎?
不一定,如果那個地方已經有足夠強的共識就不用了。做社區營造就等於在做地方創生嗎?
也不一定,要看產生共識之後究竟有沒有開始創造更多經濟活動。
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定義,想一想,台灣有哪些你覺得算是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?又有哪些成功的社區營造案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