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貨幣投資入門|投資加密貨幣真的風險很高嗎?

加密貨幣的波動很大、沒有政府監管、沒有漲跌幅限制,以上都是事實,但從這些事實可以得出 “加密貨幣 = 高風險的投機性資產” 的結論嗎?
我當然覺得不是,甚至覺得加密貨幣是相對低風險的一種投資方式~
我並沒有瘋,且聽我娓娓道來:
個人投資的風險高低不只是看波動率高低
也要看投入的本金大小,也要看心態和操作方式。
加密貨幣的波動很大,就像以太幣 (ETH),它曾經可以一年漲一百倍,也可以一年腰斬四次;
去年很火的 SOL 幣,也是一年漲了一百倍;
在更之前也曾經很火過的 ADA 幣,2020–2021 間一年半漲了一百五十倍;
但這些幣現在都是又從高點腰斬了兩三次。
所以風險很大很投機?
在數學上它們是風險很大沒有錯,因為變異很大,波動很大;但對於個人投資行為呢?
對個人投資行為來說,風險大不大不只是看波動程度,也要看資產配置的大小。比方說樂透買一張一百塊,常常在賠光,波動率超大,但你會覺得買樂透風險很大嗎?
只投入一百塊本金的時候,儘管賠光機率很高,但它的風險很大嗎?
幣的漲幅這麼驚人,還需要投入很多本金嗎?
當加密貨幣常常動不動漲十倍五十倍,那為什麼會需要買很多呢???
股票因為有各種監管和限制,一年漲幾十趴已經不錯,兩三倍已經很難得,想要賺錢就得買夠多;比方說如果想要一年有個幾萬塊實質報酬,也許要投入十幾到幾十萬以上的本金。
那動不動就漲十倍二十倍百倍的幣,是不是就不需要投入那麼多了?如果想要有幾萬塊的實質報酬,其實只需要投入幾千到一兩萬塊的本金。
想要在投資上賺到錢,比方說賺到一台車、或一桶金、或買房頭期款,股票的話投入的本金也許要超過七位數才有機會,幣的話幾萬塊到十幾萬就已經夠了。
如果不只考慮波動大小,也把投入的資產大小考慮進去,幣真的比較高風險嗎?
高風險又投機的是玩家,不是幣
通常是因為貪心吧。
波動率大,一夜致富翻身突然變成可能,所以有些人反而更大筆的投入、開更高的槓桿,幣的波動已經大成這樣,還是有人會開 50 倍或 100 倍槓桿在操作。
幣本身是中性的,
風險高又投機的是這些玩家,不是幣!
就算幣圈缺乏政府監管,但幣一樣可以投資。股票上市要經過重重流程,幣比較像是創投,還在很初期甚至概念階段就可以投資。
創投買到倒閉公司的機率,當然比在股市中買到下市股票的機率要高,但難道創投就是投機而不是投資?
投資或投機是看心態看目的。
再說一次:
幣本身是中性的,投機的是玩家~
兩個投資加密貨幣時的風險控制大原則:
1. 不要投入自己賠不起的錢 (降低整體風險)
2. 不要把所有資產放在同一個地方 (分散風險)
加密貨幣一樣可以做功課研究,不管是基本分析或籌碼分析,一樣可以用類似創投的方式來規劃進退場點,再加上更高的波動率,更低的投入本金,也就是說整體風險更可控,但預期報酬更高。
對於沒有太多本金的人來說,我認為幣是更好更安全的一種投資途徑,投入的更少,卻有更好的預期報酬。也就是因為投入的更少,背負的整體風險更低,所以可以在投資的同時更專心工作,好好累積專業,不用因為投資而分太多心。
當然以上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認為,實質上因為它的高波動加高槓桿,於是有一堆玩家根本把幣圈當賭場,或是因為波動太高於是整天看行情放不下手機 (但其實只投入幾萬塊本金真的不用一直盯著行情看)
不過儘管如此,加密貨幣依然是中性的,可以拿來投資也可以投機,風險可以搞得很高也可以很低,關鍵還是在於人本身,你自己用怎樣的心態和方式來參與這一場加密貨幣大浪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