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貨幣投資入門|區塊鏈科普-區塊鏈是什麼?可以幹嘛?

這是一篇區塊鏈入門科普文,回答這些基礎問題:區塊鏈到底是什麼?可以幹嘛?
會寫這篇主要其實是因為老婆最近剛開始進場投資加密幣,她對區塊鏈有很多問題但答案分散在很多地方,那乾脆我寫一篇區塊鏈新手入門科普把基礎問題一次回答完。
全文約 3000 字,應該已解答完大部分最常見的區塊鏈和加密幣的入門問題。
區塊鏈是什麼?
一種分散式帳本,再加上加密的技術。
用白話文說,原本你把記帳存在手機,現在同時存在手機 + 電腦 + 平板,然後用網路軟體保持這些帳本同步,隨時都保持在最新狀態。
而區塊鏈會把帳本更分散,分散在幾十、幾百、幾千、甚至幾萬台電腦儲存,這些電腦之間相互可能完全不認識,為了驗證和保持安全,就需要加密。
因為加密是會打包成一組加密,一組接著一組,視覺意象上很像是一塊一塊資料包彼此用密碼相連,就叫做區塊鏈了。
區塊鏈可以幹嘛?
分散式帳本 + 加密等等要素,讓它具備了幾個特性:
公開透明、不可竄改、去中心化
區塊鏈上的所有資料都是公開透明的,都查的到,而且一旦被記錄到區塊鏈上,就無法被更改,不能回頭竄改以前的東西。
去中心化指的是既然能做到這樣的分散,我們就可以在不需要中心化機構的情況下運作。
去中心化如果很難理解就這樣想:
假設迪士尼+ 上的影片只存在迪士尼主機,當迪士尼主機當機或是斷網,大家都不用看。但如果迪士尼+ 上的影片分散存在幾萬台電腦裡,迪士尼主機斷網當機,甚至迪士尼公司都不存在了,這些影片依然存在依然可以被看到。
這樣綜合起來可以幹嘛?
任何需要被詳實記錄而且不能被竄改的東西都可以用。
比方說食物生產履歷、個人病歷、名牌精品防偽、藝術品的追本溯源、政治獻金的流向、公益捐款的用途 …
任何中心化機制運作下會造成問題的也都可以用。
例如最近在討論的 web2.0 造成的網路霸權,或是令人不信任的政府、銀行、企業,都可以利用區塊鏈的方式來做到去中心化和公開透明。
比特幣是什麼?
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實際應用案例,可能也是第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的加密貨幣。
完全用區塊鏈的基礎,去中心化發行的貨幣。第一顆比特幣出現在 2009 年,整個系統至今已經運作了 12 年多,它的存在就是證明這東西真的能持續運作。
比特幣的創辦人是誰?背後是哪間公司操作?
只知道創辦人的網路 id 叫做中本聰,沒有人知道實際上是誰。
背後沒有公司操作,中本聰已經消失多年沒有出現過,他錢包中的比特幣也從來沒有被動用過;比特幣是完全去中心化的,不需要公司也能夠運作,不知道創辦人是誰也還是可以運作,一切就是靠程式靠機制。
很酷我知道,很難想像我也知道,這就是這東西之所以又酷又潮又難懂的原因,因為它很顛覆傳統思維。
比特幣為什麼有價值?
價值來自共識。
為什麼黃金有價值?它能吃嗎?
因為大家覺得黃金有價值,覺得可以拿黃金賣錢,覺得逃難時帶黃金最有保值效果。
為什麼大家賺到錢總是想買房子?
因為大家覺得有土斯有財。
為什麼求婚總是要用鑽戒?
因為大家覺得這代表永恆。
"大家覺得"就是共識
因為有很多人相信比特幣有價值,所以它有價值。
當有更多人相信比特幣有價值,它就會更有價值。
這就是共識!
跟傳統貨幣靠政府擔保不一樣,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,沒有誰會來擔保,就是靠共識。
以太幣是什麼?
如果說比特幣是區塊鏈 1.0,以太就是區塊鏈 2.0,把區塊鏈帶進一個新的紀元。
這個系統叫做以太坊,而以太幣是發行在以太坊中的加密貨幣。以太坊在區塊鏈上開發出了更多的功能,更多功能當然就發展出更多用處,於是整個區塊鏈世界蓬勃發展,出現了愈來愈多在世界裡真實有用的用途。
最基本的一項功能叫做智能合約,最簡單想像就是例如發薪水,透過打卡系統確認你有打卡,透過工作紀錄確認你有工作,時間到就可以系統自動匯薪水給你,不再需要人工核發,類似這樣就叫做智能合約。
聽起來很簡單,電腦程式都做得到,那區塊鏈有什麼厲害?
這下一題回答~
所以智能合約有什麼厲害?
厲害在於信任。
為什麼這麼簡單電腦都做得到的事情還是要人工核發?
為什麼例如保險理賠還是要有人員審核?
為什麼貸款要有人核貸?
因為不信任!大家不信任把這些事情交給程式自動判斷。
為什麼不信任?
因為資料很容易被造假。
還記得區塊鏈的特性嗎?
公開透明、不可竄改,區塊鏈的技術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造假問題。因為無法造假所以信任,所以智能合約變的可行。
挖礦是什麼意思?
只是一個名詞,不是真的拿工具去敲敲打打挖地洞,這是用來形容在區塊鏈的運作中獲得幣的行為。
以比特幣來說,就是你要在電腦裡安裝比特幣的軟體工具,讓你的電腦成為它的眾多節點之一 (用來分散式處理和存檔案的電腦),然後為了感謝你對比特幣區塊鏈的付出,系統會依據某種標準回饋比特幣給你當作獎勵。
這樣的行為稱之為挖礦。不過後來被泛指為各種在區塊鏈中獲得幣的行為。
每種區塊鏈都要挖礦嗎?
挖礦後來已經變成一種泛稱。
如果指的是用電腦耗電計算來獲得幣,這種方式被稱為 POW 工作量證明,那只有一些區塊鏈需要挖礦,後來已經發展出愈來愈多不需要這樣耗電的機制,例如另外一種叫做 POS 權益證明。
所以說區塊鏈很不環保已經是一種過時的指控,目前有愈來愈多幣都不需要耗電挖礦了。
大概懂區塊鏈了,那加密貨幣又是什麼?
最簡單說就是區塊鏈上的參與獎勵和使用的通證。
區塊鏈的運作依賴的是眾多參與的電腦,畢竟是去中心化的,就需要大量外部資源來參與,來當那些分散式處理和存儲的電腦。但人家總不可能做白工,為了要給人家參與的誘因,同時也為了要持續做到去中心化,就算創辦人失蹤、公司倒閉都還是要可以運作,就要把這一切設計成可以持續運作的機制。
幣就是設計在機制中用來獎勵參與者的東西。以及作為區塊鏈運作上的使用通證 (通貨或憑證),例如使用區塊鏈的功能要用幣付款,或是憑幣可以參與一些投票或是分潤。
只要那個幣有實際用途,就會有價值,那對於參與者來說,領到幣就等於有獎勵,就會願意參與。
所以說沒有幣的區塊鏈,就不太可能是去中心化的。
那區塊鏈一定是去中心化嗎?
不一定。
雖然一開始設計的初衷是這樣,但你也可以自己買很多台電腦組出區塊鏈,其實所有電腦都控制在你手上,一點都不分散。
但為什麼要這樣做?
可能是噱頭、可能是為了某些區塊鏈獨有的功能,但又不想要區塊鏈去中心的本質。
只能說真正符合核心價值的應該都是去中心化的,但並不是所有人運用科技的時候都會關心它的核心價值。
去中心化可以幹嘛?有什麼了不起?
最關鍵的就是,它在為個體賦權賦能。
舉例來說:
現在大家用臉書用 IG,它想禁你就禁你。你在 youtube 發一堆影片,它改演算法就改,廣告收益想分你多少就多少。
大家的錢都存在銀行,但銀行只給你少到可憐的利息,有事要貸款的時後又百般刁難。
中介機構權力太大,抽走太多利益。去中心化是一種讓我們可以慢慢繞過他們的方式,來讓個體擁有更多權力和利益。
例如說最基本的,少掉銀行中介的抽頭,我們可以享有更高的存款利率、更低的借款利率。
以及當區塊鏈做到信任,就可以讓很多事情更方便。例如病歷你可以帶著走,不用每到一間醫院初診就又要寫一堆。例如保險理賠可以自動化、結案請款可以自動化、甚至連遺產分配也可以自動化。
這麼厲害,那為什麼區塊鏈還沒一統天下?為什麼還是這麼少人投資?
因為真的很難懂。
網路上已經有多少科普文,看過了就會懂嗎?
另外就是科技發展需要時間,社會接受需要時間。史上第一支智慧手機你知道是哪一支嗎?但直到 iphone 才真的開始讓智慧手機變的普及。
而且這個東西實在擋到太多既得利益者的好處,它們會盡其所能地攻擊和阻擋。
想想你曾經看過多少次比特幣是詐騙的報導?看過多少次這東西都用在犯罪溫床的報導?
沒關係,至少你現在看到這一篇了。
所以結論是什麼?
當然是歐印! (X)
如果讓你回到二十年前,你希望當時的你就知道要投資亞馬遜或 google 嗎?
如果回到十年前,你希望當時的你就知道要投資臉書或特斯拉嗎?
回到三十年前,你想跟當時還年輕的父母說趕快買台北市房子嗎?
過去都已經過去了,都錯過了,那現在有另外一個機會出現在你眼前,你打算怎麼做呢?
投資幣圈最重要的一件事:注意風險!!!
幣圈沒有存款保險,也缺乏監管,安全大部分要靠自己,切記風險分散,切記不要投入太多。
不參與會怎樣?
也不會怎樣,就是二十年後繼續說唉早知道當年就 …
這是我們這個世代一生中可能會遇到最大的一波財富轉移浪潮,有生之年最大的一波大浪就在眼前,你可以搭上去衝一波,或是找個地方躲起來等浪頭過去。
都是一種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