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個從台北移居桃園的「脫北者」,落腳之處是桃園中路重劃區,一眨眼竟然已經要滿一年了。
去年中開始有了買房子的念頭,七月開始看房、九月簽約、十一月交屋入住;買房、結婚、搬家、換工作 … 人生大事通通發生在這一年!
Medium 也不要只寫硬梆梆知識文章,這篇來寫寫從台北移居桃園這一年的心情感受~前半段寫買房成家過程、後半段寫台北跟桃園的居住差異。
之前有把買房心得寫成一篇文章:
【小資買房 SOP!要考慮的事情太多,從看房到買房的收斂選項五步驟】
桃園中路重劃區-桃園市桃園區內的純住宅區
剛開始看房時我根本沒聽過這裡,但來看幾個建案後就愛上。
相關資料網路上找的到,我直接下簡單結論:土地面積大、純住宅、公園多、綠覆率高。
反映在居住上就是 人行道大條、環境單純安靜、公園多有地方散步、視野開闊 … 等等。但當然也有缺點,例如車子的道路太小條容易塞車、目前區域內商業活動還不夠熱絡 (但這裡離舊市區很近所以生活機能沒問題)。
最吸引我的,主要就是開闊!於是選擇落腳在這裡。
建築跟建築之間相距很遠~還有人行道大條+公園多。
三個大公園:「向陽運動公園」、「風禾公園」、「水秀公園」,光這三個公園合計應該就有兩萬坪,另外還有很多個小一點的兒童公園。
重劃區內也有警察局、消防局,令人安心~
FB 上有個經營得很好的地方社團,可以在裡面看到更多討論:
【桃園中路重劃區社團】
打造自己家的過程
真的很感動。
從 17 歲搬出家裡之後,就一直過著四處租房子的生活,頻繁的時候甚至是一年一搬。統計過在這之前,總共已經住過 18 個不同的地方 (大多是在台北)。
交屋時給的是空屋,地板還只是一般水泥粉光,連地磚都沒有。於是一步步規劃,受限於預算就也沒找設計師、沒做什麼裝潢,我們自己找廠商來鋪了地板、自己設計一個中島吧檯兼電器櫃然後發包製作、選了窗簾、各種家具家電 ... 入住之後甚至還開始布置陽台。
就是一步一步從無到有打造出自己的家。
這真的很感動,直到現在想起那個過程,看著眼前的成品,依然有些不可置信;也再一次確認「Ikea 效應」是真實存在的,對於自己打造的東西就是會大幅提高它在心中的價值感。
因為太感動,還決定跟安琪拉一起辦一場小分享會,分享整個看房買房到入住的過程:
【我們是這樣買到我們的家 - 沒有金湯匙的小資看房買房經驗分享】
租房跟買房,感受上有什麼不一樣?
從無殼蛞蝓到有殼蝸牛。
比較有「歸屬感」
過了十多年幾乎一年一換、可說是有點顛沛流離的生活,歸屬感一直是我的大課題,有自己的家以後發現略有好轉。
不同於過去每住進一個新地方都覺得只是過客,這次在認同上強烈很多,尤其是去改戶籍之後。看著身分證上的地址,真的會覺得自己正在變成桃園人。
.
比較有「財務上的安全感」
過去繳房租,現在繳房貸。差別在於 繳房貸 >> 貸款餘額降低 >> 淨資產提升,於是心態上會把繳房貸視同存錢,是在累積資產,而繳房租只是成本支出。
但當然實際上沒有差那麼多,房貸中的利息部分也是成本,就是一個感覺~反正繳房貸也是存錢,所以可以更心安理得的月光 (?)
開始會買一些有的沒的東西放在家裡,以前租房子的時候根本不會買這一大堆,要買的時候都會用[這是在提高生活品質]來說服自己。
.
會更「重視居住品質」
例如更願意花錢買居家用品,更不想將就。例如買更好的枕頭床墊、咖啡機奶泡機、按摩器 ...。
.
最大的心得:
待在家裡的時間怎麼會這麼少!!!
待在家裡的時間怎麼會這麼少!!!
待在家裡的時間怎麼會這麼少!!!
當把家裡打點的舒舒服服之後,會驚覺自己待在家裡的時間其實很少!原來竟然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工作!
於是會更深刻的覺得自己魯蛇,以及更明確的知道要提升自己的時間價值,追求更少的工作時間,更多可以爽快廢在家的時間。
從台北移居桃園的美麗與哀愁
最大的哀愁是交通。
假設工作還是在台北,那就是得台北桃園通勤。台北桃園之間的通勤,視交通方式、上下班時間等等的不同,一天來回大概會落在 2-4 個小時之間。
落差這麼大主要是因為尖峰離峰時間的交通真的差很多,上下班尖峰時間的塞車很可怕,尖峰時間從桃園到台北點到點大約要兩小時甚至超過,但離峰時間就可以在一小時甚至更少。
於是如果想要桃園台北通勤,我認為最好你的情況可以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中的至少兩個:
1 可以不用打卡
-遲到十分鐘沒關係2 可以不用天天進辦公室
-例如一周只要進去四天,甚至兩天三天3 你可以運用通勤的時間做別的事
-例如睡覺、聽線上教學、或思考
不用打卡,那就可以錯開尖峰時間;不用天天進辦公室那更棒,當通勤天數減少,整體通勤時間當然就是減少。
至於 3,我自己通勤時主要就是睡覺啦,我都坐客運,客運不同於火車在於它一定要坐著,所以一定有位子。在車上滑手機我也不會頭暈,所以通常是睡覺,不想睡的時候可以手機看文章或寫文章也行。
更多桃園台北通勤的討論,可以看社團內的貼文留言:
關於中路通勤台北的個人心得-桃園中路重劃區社團
最大的美麗是生活步調。
我是蠻喜歡目前生活在桃園的感覺,步調不會太快、也不會太慢。相對台北市悠閒很多,但一樣保有連結,不會覺得自己被資訊世界給拋下。
也因為桃園不像台北市那麼繁華擁擠,整體的壓迫感會比較低。
另外一個最讓我有感的,就是天氣!這也是為何標題要寫「我在中路重劃區天氣晴」。
相較於過去住了將近二十年的台北,在桃園看到藍天白雲的機率真的高~很~多~ 需要撐傘的日子真的少~很~多~ 也明顯不像台北那麼悶熱,比較乾爽。
這影響最大是心情。
每天起床往窗外一看,又是藍天白雲,心情就好。沒那麼潮濕,體感就是比較舒服,心情就好。
通勤回到桃園時,立刻感受到步調放慢、壓迫降低,立刻有回家的感覺,心情就好!
要付出的代價就是通勤時間
再提醒一次,三個條件最好至少有二,不然每天 3.5-4 小時的通勤時間會壓死你!1 可以不用打卡
-遲到十分鐘沒關係2 可以不用天天進辦公室
-例如一周只要進去四天,甚至兩天三天3 你可以運用通勤的時間做別的事
-例如睡覺、聽線上教學、或思考
台北移居桃園後心態視野的轉變
感覺好像更不會侷限自己在台北。
過去十幾年都在台北,現在來看確實好像有一點以台北看世界,在很多機會的思考上也都會限制自己。
搬離台北、成為一個脫北者之後,相對而言腦中的地圖變得更大了。例如目前 (2020) 同時在 桃園的鉄席共同工作空間/新竹的 Le Phare 共享空間 做行銷工作,新竹根本是過去從沒想過我有可能工作的地點。
到竹科當顧問、到台中講課、甚至到台南講課或顧問。這些都是過去的我不會考慮的,但現在突然覺得很自然,台北也就是另一座比較熱鬧的城市,地圖上還有很多其他地方。
以前評估時都是台北優先,現在愈來愈可以更對等的看待台北和其他地方。
這是一種頗為微妙的心態轉變,很細微,目前還很難具體說出實際上到底帶來什麼影響。
最後做個簡單總結:
蠻開心的,對於移居桃園這個決定目前並不後悔,到目前為止整體利大於弊。人生大事都在這一年發生,運氣還不錯都還算順暢,事情大體也都照我期望的方式發展。
還不敢說我很喜歡桃園這座城市,畢竟還有一堆地方不熟悉沒去過,而且老市區的擁擠確實也是不太喜歡。但已經可以說我很喜歡中路重劃區這個地方,住這一年確實很舒服,心情很好。
今年寫作能量爆棚,今年大概寫了二十萬字有,不知道創作能量跟心情好有沒有關係?